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清明奇葩祭品pk天价墓地

热度531票  浏览281次 时间:2013年4月05日 15:21

又是一年清明节!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似乎为这样一个祭祖节日定好了基调。天公果然不负众望,中国从南至北迎来大范围阴雨降温天气。但人们走出家门,或借清明表达对已逝先人的缅怀或踏青访友的热情却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各色奇葩祭品,如豪宅、小姐、苹果等,动辄近十万一平的墓地等,成了清明节不清明的一大看点。

中国新闻网不舍昼夜,在清明节当天凌晨赶出采自海南的通讯。虽然此时此刻,更多的人提及海南,想到的恐怕是三亚海天声色犬马的那场盛宴。“海南殡葬领域也兴起了‘潮流风’,电脑、豪车、别墅,甚至时下炙手可热的苹果系列产品也现身海口博爱南路、秀英小街各祭奠用品市场。”同时附上正在出售的纸制的仿名牌“包包”。

没有最雷人,只有更奇葩。因为除了豪车、名宅、轩尼诗烟酒,还有人扫墓时专烧“小姐”。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博士夏增民将此行为归结为二个字——“恶俗”。还附带着讲述了中国祭祀的传统特色之缘由:“中国人讲究‘视死如生’,人死了应该享受活着的东西,古代厚葬之风极盛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社会发展了,有了新的生活用品,连冥币都有人民币的样式了。”如此看来,推陈出新的祭品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当然,除了“恶俗”的评价外,还有人犀利地指责那些用奇葩祭品祭奠先人的行为属于“生前不孝、死了胡闹”。然胡闹的,岂止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祭品群体呢?时代在变化,所以祭祀的模式也必须得与时俱进才行。有人脱不开身在清明节行祭祀之礼,便顺延着产生了代人祭祀的临时工以及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的网上设立灵堂寄托哀思的高科技形式。

面对此等乱象,《新京报》以来论形式呼吁《让文明守护“清明”》。在将各种不文明各种奇葩祭品梳理一番后,文章核心也呼之欲出——“反对不文明不清明的祭祀方式,不等于反对祭祀本身。因为重视对先人的祭奠祭祀,原本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明。但我们传统的祭祀文明,实际上同样也并不真正支持诸如一味焚烧、铺张浪费这类表面外在的非文明祭祀方式,而更看重祭祀者内心内在的精神和态度。”

正所谓“祭则观其敬”,“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说到以正视听,说到引领民意,最高党报《人民日报》当夺得头筹。清明小长假来临,该份代表中央意旨的喉舌报将版面缩减至8个版,在最后的副刊版面上,还不忘借清明节大谈“孝道”,以树立“民族不老”传奇。

有祭祀和奇葩祭品的攀比,自然少不了墓地的是是非非。更何况,“死不起”在中国早已是一句大众流行词。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天价”墓地调查》,直呼炒墓地如同炒房,八九万买不到一平米。难怪乎有网友会发出有创意的惊呼:“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问墓价欲断魂”。

墓价到底有多高?在丧葬费虚高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推手?央视不吝口舌给出了说法,也即殡葬用地被限制,经营性公墓数量少;投资炒作墓地;以及人们传统的墓葬观念等。值此众生喧嚣之际,民政部给出了“死不起”的解释,症结在于盲目的攀比心理、露富心理严重扭曲了殡葬价格。言外之意是,那些投资炒作天价墓地的人,正是抓准了人们的这种扭曲心理才大发横财。

就在人们纷纷赶赴坟场和墓地祭祖的时候,一度因平坟运动而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复又如坐针毡。于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下手为强,早在清明节前一个星期, 就通过官网发出公告——“制止借用清明节之际重新拢坟”。与此同时,被誉为首堵的北京公布了清明高速易堵路段绕行预案,上海在播报出城方向快速路出现的大面积拥堵,广州陆丰在关注因公墓违规征地未发补偿款引发的村民上访事宜……可以说,这个清明,对大多数城市和民众来说,过得并不清明。

顶:20 踩:2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5 (17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161次打分)
【已经有149人表态】
32票
感动
19票
路过
14票
高兴
19票
难过
19票
搞笑
16票
愤怒
16票
无聊
1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