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内参解密:他的所作所为,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奇迹

热度1404票  浏览183次 时间:2017年4月05日 16:32

    他退休后的一次新闻作品研讨会,引起了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中纪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等新闻界知名人士共同关注,或致贺信,或发短信祝贺,这在新华社历史上也不多见。

    他是谁?他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温州支社原社长张和平,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在温州享有很高知名度、争议不已、毁誉不一的人。就连发这篇微信,也波澜起伏,发了删,删了发。

    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损于他的真实人生与历史贡献。毁也罢,誉也罢,官也罢,民也罢,在时间面前,谁都得低头,谁都有谢幕的时候。随着张和平的退休,从此,江湖也只剩下他的传说。那么,值此惜别之际,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三十多年,张和平在温州究竟做了些什么?

关于研讨会

    近日,新华社浙江分社举行“好记者  讲好故事——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温州支社原社长张和平新闻作品业务交流座谈会”。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专门致信祝贺、赠勉励、鼓励之语;中纪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等领导致短信祝贺;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何玲玲、澎湃新闻副总编胡宏伟、浙江省记协主席李丹、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名家、新华社浙江分社副社长沈锡权、张奇志作了精彩发言。

    其中,张奇志真挚、精彩的书面发言,语惊四座。现将发言全文披露,以飧读者。

 

 

从此,江湖只剩下传说

——和平兄新闻生涯回顾座谈会感言

    几年前,一位叱咤风云的官员履新温州最高长官,刚到第一周,就同张和平过招。最后,他问身边幕僚:此人居然敢向我发最后通牒,何许人也?

 

    现在,这位新华社记者退休的新闻,终于让温州的一些官员松了口气。

 

    过去三十多年,和平生活、工作在温州。他的存在,对某些官员来说,如同芒刺在背。

    是的, 有人窃喜,这个软硬不吃的记者,终于放下他的笔了。

    听说和平荣休,一些媒体朋友,一些正直的官员,还有很多认识他不认识他的普通市民,不禁叹一声:这个永远生龙活虎、激情满怀的人,是那么年轻,怎么到了荣休的年龄呢?这个纵横温州舆论场三十多年的山东好汉,怎么可以退隐江湖呢?

温一杭车上,速写警方营救男子欲跳瓯江轻生报道——黄深钢手机拍

 

    和平的荣休,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是和平一个人创造的时代:他以他独有的影响力,影响了温州政坛和民间几十年的历史。

    这个早在1987年就写出《杨秀珠以权谋私》一文的记者,不管是杨初露峥嵘,还是如日中天,抑或逃亡国外,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天职——铁肩道义。

    他在温州的存在,几乎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奇迹 

    和平的荣休,也标志着温州舆论监督的张和平时代,落下了帷幕(注:此乃法制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陈东升先生之评语)

在时间面前,这是没有办法的。

从此,江湖只剩下传说。

这本新闻集,记录了张和平时代。

这里,显然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漂亮的文字。

但是,这里有对正义的呼唤,对公平的维护,对黑暗的抨击。

这里,没有技巧。

唯有朴素的情感。

唯有常识。

唯有勇气。

    我们也有朴素的情感,也有起码的常识,或许我们比和平更多一些技巧,但我们有他这样的勇气吗?我扪心自问,没有。 

    在温州,有一个村,那里的村民树了一块碑,纪念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上面也刻着新华社记者张和平的名字。这个故事在集子的第285页。 

    在中国新闻界,老百姓为活着的记者树碑的,又有几个呢? 

    和平身上有很多的谜。

    为什么他能永葆青春和魅力?

    为什么他如此痴迷新闻?为什么他三十年勇立瓯江潮头而不倒?为什么温州这个染缸没有染红他也没有染黑他?

    为什么,在千人之诺诺的世界,有和平一士之谔谔?

    和平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这些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没完全想明白。但是,我知道,他就是在新华社这个大熔炉里炼成的。刚才,李丹主席、宏伟、晓波、锡权都给出了一些答案。希望在座的继续给出一些答案。

 

(张奇志/2017324日)

原新华社副社长

现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

贺词

 

 

    和平同志的执着精神和凛然正气,注定了他必然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华社记者。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媒体人的职业精神有所褪色的今天,尤其需要弘扬和平同志的这种优秀品格。这种品格所折射的也是新华人共同的软实力。

    预祝“张和平新闻作品业务交流座谈会”圆满成功。      

慎海雄322日于广州

 

 20157月第3次入藏。图为西藏南迦巴瓦峰

 

人物简介

    张和平是谁?

    张和平,山东安邱县人。19557月出生,197012月入伍,1976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7月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84-1992年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主持工作副站长、站长,199212-19945月新华社温州记者站站长。19945-20157月新华社温州支社社长(期间2006-2008年先后任新华社现代金报常务副总编、新华社浙江分社编委)。1998年评为高级记者。

    20世纪8090年代“温州模式”兴盛时期,反映温州人民敢为人先,率先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闻报道、报告文学、电视剧、电影剧本等作品200多万字,在社会影响深广。新闻作品集《温州万花筒》是这个时期的见证录。

    新闻从业近40年,一些新闻作品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100多篇参考报道获中央领导批示,多篇作品推动或促成党和国家出台相关重大政策。 

    上世纪两岸关系极其敏感、高度紧张,几近敌对状态。1994722日,在社会不知晓、媒体无报道、上级没布置的情况下,根据民间线索急奔海岛洞头县采访,一夜之间曝出惊天大事件,他在新华社独家报道了10名大陆渔工在台湾宜兰海域罹难的“7·10海难”,即刻引起大陆高层领导高度关注和海峡两岸强烈反响。时任中央主要领导当夜对参考报道高度关注。第二天,即723日,国台办、海协会、农业部立即作出反应,分别强烈谴责台湾当局歧视大陆人民的政策和抢救不力的不义行径,新华社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台湾朝野、社会各界受到强烈震动,媒体称之为“大陆版千岛湖事件”。随后新华社派遣他代表新华社入台跟踪后续采访报道,这是新华社驻地方记者入台采访“第一人”。新华社台湾“7·10海难”事件的报道对此后促进改善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1987年,采写《杨秀珠以权谋私》的批评报道,首次对杨秀珠产生舆论震慑,此后对其一些恶劣行径持续舆论监督。20034月杨秀珠出逃美国后,持续对该头号“百名红色通缉”人员以及其胞弟、“百名红通人员”杨进军跟踪报道。

    199711月,突破有关方面严密信息封锁,在全国首次披露买官大户、平阳县组织部长买官鬻爵的新华社参考报道,中央高层作出长篇重要批示,中央将之列为当年警示全党的四大反面典型之一,中组部向全党发出3800字长篇通报教育警醒全党。

    199911月,突破当地高层严密封锁,在新华社独家报道“地下组织部长”、瑞安市村委会主任陈时松跟踪、盯梢干部,控制市委书记等干部,成为“地下组织部长”的邪恶行径。中央高层作出长篇重要批示,中央将之列为当年警示全党的六大反面典型之一,中组部向全党发出4500字长篇通报教育警醒全党。中纪委据此进行全国部分农村受“三宗三霸”(宗派、宗族、宗教、村霸、地霸、钱霸)控制的研究课题。该反面典型报道为中央制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并加快推动出台。

 

 在座谈会上感言进行舆论监督得与失的酸甜苦辣

    2006年,任职新华社现代金报常务副总编期间,冒较大政治风险,大胆决策并组织实施重点敏感报道,全国独家报道宁波市象山县基层女民警何利彩6年中暗地救助一位重刑罪犯之孤小女儿的爱心事迹,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中宣部将之列为全国“时代先锋”典型,组织全国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何利彩事迹因之被拍成电影,这是浙江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将先进模范人物拍成电影。何利彩后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提名奖、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二级英模、全国劳动模范。

    2006年,合作采写的温州好支书郑九万的新华社参考报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及多位中央高层批示,中宣部将之列为全国“时代先锋”典型,组织全国中央媒体集中报道。郑九万被当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先进事迹被拍成电影,这是浙江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将先进模范人物拍成电影。

    201137月,相继以新华社公开、参考报道反映“诚信老爹”吴乃宜“子债父还”的诚信事迹,社会关注度高,中央领导批示,中宣部列为先进模范典型。经新华社独家二度深化报道、全国各级主流媒体转载,吴乃宜诚信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他被入选20122013年“中国好人榜”,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感动中国”2013年度候选人。

    20119月底,新华社参考报道(一组3篇)及时反映温州爆发民间债务风险,引起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国务院主要领导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并带队考察温州。这组报道直接催生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唯一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1723日,全球首发温州发生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国务院主要领导等连夜作出重要批示。该报道获新华社“重大突发事件首发奖”,新华社对外报道合作稿获当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3件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5篇作品获新华社社级好稿。新闻作品《政府不管事  也要吃官司》,入选新华社建社70年(19312001)《优秀新闻作品选集》,浙江分社唯一入选。新闻作品《台方抢救不力造成大陆渔工遇难》入选《中国优秀编辑记者获奖作品选》。新闻论文《论新闻角度与事实本质》入选国家核心期刊《新闻战线》40年论文精品集(1957 TAG: 中国 奇迹 新闻界

顶:87 踩:7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7 (43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5 (431次打分)
【已经有382人表态】
86票
感动
48票
路过
43票
高兴
42票
难过
44票
搞笑
36票
愤怒
33票
无聊
5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