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广东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20年闯过前一百年不敢想的路 高铁怎样改变中国?

热度700票  浏览136次 时间:2017年7月03日 14:53

春运中的广州南站 记者 周巍

高铁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空间的拉近、生活的演进,更有区域的融合、习俗的嬗变与经济的腾飞

百年沧桑,百年梦圆。

1909年,詹天佑主持和建造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

一百年后的2009年,全世界第一条时速超350公里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武广高铁正式建成通车。

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从引进技术到输出技术,从1997年火车第一次大提速,到2017年,高铁动车组旅客发送量预计将突破70亿人次,相当于把全地球的人都运载了一遍。

20年,中国披荆斩棘闯过了前一百年想都不敢想的路。

路在脚下,路在远方。

/记者 曾璇 李国辉 李妹妍 通讯员 廖志成 刘毅

今天,我们聚焦高铁上的中国,看看速度与激情带来的变革:

出行方式与产业格局

出行改变:不仅仅是速度

很多年前,广东番禺人韩少华是一名自驾游爱好者。

驾车揾食是他业余最爱做的一件事。既因为爱好,更因为职业——他是养殖鲟龙鱼和虹鳟(俗称淡水三文鱼)的行家,全国各地寻找适合这些鱼类生长的水源。最后,他把养殖基地定在了湖南郴州东江湖。

自从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后,他再也没有开过车去湖南。一次都没有!他在自己开设的餐厅里,一边喝着茶,一边对羊城晚报记者扳着指头算时间:从番禺家中去广州南站半个小时,搭高铁到郴州西下车,一个半小时,从车站回到郴州的家中,不到3个小时,既快速又安全,如果不是运货,谁还开车呢

被高铁彻底改变了出行选择的除了湖广人,还有海南人。

一条环岛高铁,让无数往返于三亚与海口的海南人、大陆人舍弃了耗时三个多小时的大巴与自驾,踏上了1个多小时高效而舒适的旅程;而作为国内第一条连接高铁站与机场的轨道,更使无数冬季前往海南过冬的北方人,方便快捷地往返于市区和机场之间。机场大巴、的士再也不是首选。来自广铁集团的数据显示:海南环岛高铁在今年一季度增长达到17.8%

不断延伸的高铁,正在悄然地遍及中国的各个城市。高铁的舒适性、便捷性都超过了传统的汽运,安全性也不亚于空运,所以200-1000公里范围内,高铁出行成了很多人的首选。

学界分析,中国高铁非但会改变中国人的出行方式,同时也会改变中国的基础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就是这一论断的支持者。他认为汽车以后将主要用于休闲出行,而不是上班代步工具。

他指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研究就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最适合发展轨道交通长距离运输的国家,而不应该学习美国等国家发展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但是实际发展偏离了这个方向。以东京为例,7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约为北京的2倍,但是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是东京人上班通勤的首选。

理论界这样的观点并不新鲜:中国的几个一线大城市,应该以便捷、高效、环保的城轨交通作为解决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好办法,同时也并不妨碍汽车业的发展。

实际上,珠三角城轨的公交化正在点滴将学者的研判变为现实。以前,汽车和大巴是珠三角城市客运的主流,如今周一至周五,越来越多人用城轨往返于珠三角东西两岸,而到周末,一家老少出游才用汽车。也许,在10年左右的将来,这会是中国大中城市人群的一个生活常态。

而高铁给其他交通业态的冲击波只是一方面,更深远的影响则是对沿线居民生活方式、产业和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上。

生活方式与区域融合

时空改变:不仅仅是距离

摊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纵向的京广、京沪高铁把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圈六大经济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沿线星罗棋布30多个城市进入8小时经济圈。

而横向的高铁,更凸显出城乡融合、经济协调发展的态势:贵广、南广、云桂、厦深线等线路穿山越岭, 4个小时串起七个省。“4个小时是一个时间点,这会促使更多的人改坐火车而不是飞机。一位铁路内部分析人士说。羊城春城鹏城鹭岛之间的距离感,就这样被高铁消解在半天之内……

英国人卡洛琳·艾登20145月在《金融时报》上发文惊叹:高铁让中国变小了!她从北京坐高铁10小时就抵达桂林,同等距离的火车旅程,以前至少需要24小时;而从北京到西安也只需要4.5小时。新建高铁线路在不断改变中国的旅游版图,昔日背包客需费时几个月完成的旅游目的地,如今变得异常快捷方便。因为停留时间过短,连站台的小贩都消失了

从前的时间,过得很慢,一条广州通往武汉的粤汉铁路,从1896年开始修,修了整整40年才通车;如今的时间,过得很快,人们上午在珠江畔饮早茶,中午可到桂林赏甲天下之山水,晚上在贵阳花溪十里河滩漫步;也可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晚上已在国家大剧院看京剧。

其实,中国并不是变小了,而是高铁让人们生活圈扩大了。除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双城记的生活模式,也时时上演,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异地婚恋、异地求学,都成了寻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从北京中心向外蔓延的铁轨穿过三环、四环、五环,向外延伸。北京南到河北廊坊,高铁耗时仅21分钟,北京西到涿州东,也仅26分钟,这样的通勤时间造就了大批每日跨省上班的工薪阶层。高铁像一条纽带,将难以数计的工作岗位和家庭生活连接起来。

3年多往返于北京与涿州家的李荀,发布了200多条关于高铁上下班状态的微博。苦中有乐,他甚至在高铁上认识了不少每日同行的朋友,大家还建立了微信群谈天说地、约饭约茶。媒体也曾报道:夫妻往返北京与廊坊,每月成本2600元,低于租房价。他们秀出的一摞摞的车票,既见证着生活的不易,也见证着科技的发展。

在湖南郴州,羊城晚报记者也采访到不少跨省家庭”——既有把妻儿安置在广深,自己跟随珠三角产业转移去郴州的公司高管;更不乏一方留守在湖南带孩子侍奉老人,另一方在东莞、深圳打工赚钱的周末夫妻

某箱包生产厂的副总经理胡良伍就是这样的例子。他的厂原来在以皮具著称的花都狮岭,几年前搬迁到了郴州的高新园区。妻子虽是湖南人,却还是更喜欢岭南的温暖,他于是把家安在了广州花都。他说,有时朋友约好时间聚会,他从郴州算好时间出发,1小时19分回到广州北站,比广州市区出来的朋友还要准时。

毫不夸张地说,高铁正在重构中国人的人居版图。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认为,中国正在向高铁社会迈进,高铁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影响到社会管理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高铁对社会的改变将会进一步扩大。

生活改变:融合不仅仅是口味

热火朝天的电商6·18购物节刚过,来自京东、天猫和携程美食林的大数据显示,618日零点过后五分钟内,京东卖出45万只小龙虾,而广州,成了今年吃小龙虾需求最旺的城市。

25年前从四川某大学毕业来到广州工作的老张,嗜辣。可是当年想吃点辣菜开开胃,你想象不到吧,得跑到天河才找得到!

如今,一到饭点,广州的空气中,也开始闻得到辣椒的味道了,大街小巷湘菜、川菜随处可见。一些原来根本吃不了辣的新一代广州仔广州妹,也开始无辣不欢了,小龙虾、口水鸡、麻田鸡等,成了老广消夜中的常客。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4月间,广州估计有超过200家小龙虾店新开张。

粤人食辣,粤菜变革,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不可否定的是,由高铁大动脉带来的大融合、大市场、大发展的格局,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是如今交通大发展使得区域感不再明显。

高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它构建的快速通道促进了区域融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京津冀扩容,珠三角北移,长三角延伸,实现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快速流动,使城市群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生活交融更为频繁。正因为有了出行的便捷,不辞长作岭南人成为越来越多贵、鄂、湘、赣人的选择,他们把来自故乡的风味、习俗也都带来了。见微知著,粤人食辣这一饮食口味的渐变,仅仅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而已。

此外,也有学者分析,高铁虽然只是客运,但它的社会效益远远不仅客运。因为高铁投入运营,极大地释放了既有铁路的货运能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君不见,一个个偏远小镇因高铁成为旅游胜地,一家家企业因高铁实现战略布局,一批批劳动力因高铁走出去、再回来……促进区域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加快沿线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高铁都功不可没。

思维方式与习俗嬗变

习俗改变:回家不仅仅是过年

有了高铁,就不只是过年才回家了!暑假伊始,在广州南站,羊城晚报记者遇到了带着孩子回贵州的覃娇凤。没有大包小包,她一手拖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另一手牵着孩子,轻松排队进站。

她和丈夫在佛山打工,老家有亲友结婚,加上孩子也放假了,她于是向工厂请假,趁着周末回乡,既把孩子带回去过暑假,同时也帮忙张罗亲友的婚礼。

覃娇凤十几岁就随父母来到佛山打工,属于在粤的第二代农民工。在贵广高铁开通前,从贵阳到广州有两条通道:要么取道湖南,要跋涉1500多公里;要么经过广西,也有1440公里,无论怎么走,都要一天一夜,20多个小时。她记得当年一家老小每年春节回家,拖家带口就像逃难

很多人记忆中的春运,是陈旧缓慢的绿皮车,是接踵摩肩的人群,是脏乱拥挤的车厢,甚至是那五味陈杂的空气。随着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动车组已成为春运的主力军,虽说只有铁路总里程的六分之一,却承担着全国一半以上的客流。现在都坐高铁了,贵一点,但4个多小时就到了!覃娇凤说她一年大概要回去几次,回乡之路的幸福感也大大增强了。

不说也许不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佛山三水就有近万贵州铜仁人居住。即将开通的佛山西站,对他们是一个利好。以前从贵阳到铜仁开车要6-7小时,还有很多的盘山路,如今高铁才1小时10分就到了。回家,不再是春节、暑假专享的奢侈了。

高铁线路的开通,不仅使得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更使得一年一度回乡过年探亲的习俗,变成周末小长假常回家看看的习惯。返乡的摩托军团、自驾车队少了,奔走于各站点打高的的旅客多了。高铁使得回乡的频次、节俗都发生了改变。以前是回家过年,如今是回家过周末,以前是回家过年,如今也可以是接父母来过年,更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位受访者如是说。

高铁带来的习俗的嬗变,并不仅仅是感觉,从数据看也能找到实例。

海南环岛高铁三亚站党总支书记艾杰初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三亚站发送旅客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最高的一天达到3.2万人次,因为没有像春节期间加开那么多班次,人流量这样一比对,反而超过了春运。

据介绍,清明节小长假客流主要以踏青、扫墓、短途旅行为主。4月初的三亚不冷不热,也正是出游的好时节,高铁如此便利,清明旺过春节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铁走出去连起来的特质本身对于传统守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就是一种根本上的颠覆。伴随生活行为变化的,还可能是进一步的生活体验、感受乃至思维方式等精神观念层面的变化,如择业观念、家乡观念、婚恋观念等等,也包括服务意识、互联意识与沟通意识等。

人类把最大的距离抛在后面,从而以最小的距离把一切都带到自己面前。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高铁也恰如其分。这10年来中国高铁发展将奠定中国未来百年的交通运输格局。

让我们留下一个百年之问作为此文的结尾——当距离被时间消灭,人类社会爆发出的创造力,将会是怎样?

顶:30 踩:3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2 (22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5 (219次打分)
【已经有197人表态】
36票
感动
28票
路过
16票
高兴
21票
难过
24票
搞笑
28票
愤怒
24票
无聊
2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