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中国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周必大年谱长编---王聪聪(四)

热度58票  浏览80次 时间:2022年8月11日 22:10

二.選題及論文結構

 研究中國古代詩文,當本“知人論世”的原則,而詩文家的年譜可以提供這方面最詳盡的資料。由於對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周必大的濃厚興趣,本人發願作一部《周必大年譜長編》,圍繞周必大其人,爲南宋前期的政治、哲學和文學提供一份翔實的編年史。

(一)研究綜述

 現存的周必大年譜有三,其子周綸編有《周益國文忠公年譜》一卷,不足萬字,是研究周必大生平的重要材料,然除去制詞59篇後,僅餘數千字,過於簡略,且其中為父諱之處所在多有,不可不察。四川大學古籍所沈治宏的《周必大年譜簡編》,共一萬六千字,僅在若干年中添加了周必大的撰述情況和入朝侍君的內容,其餘變動不大。四川大學李永麗的碩士論文《周必大年譜》近7萬字,比沈譜考證精嚴,但分量太輕,往往徑取《宋史》若干時事與周必大數篇詩文,即攢成一年紀事,相對於周必大數量龐大的文稿、日記、信劄而言,難免挂一漏萬之嫌,與其生平偉績頗不相稱,殊以為憾。

 對周必大的其他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獻學成就及對其《文忠集》的文獻考證方面。前者如古敏的《周必大文獻學實踐與成就研究》,論述了周必大對官修史書的校勘厘正,對《文苑英華》的刊刻,以及重刊《歐陽文忠公集》的業績。還有王河的《圖書名家周必大》、李致忠的《關於〈文苑英華〉》、李夢星的《周必大與廬陵刻書業》、古敏的《淺談周必大〈二老堂詩話〉中的文獻考據》、張麗娟、程有慶的《宋代四大書的刊刻》等,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周必大的文獻學實踐進行了研究。關於後者的論文有吳洪澤的《道光刻本周必大集軼文查考》、香港周蓮弟的《周必大〈文忠集〉版本考》、《彭元瑞藏知聖道齋本〈周益公集〉編校考述》、李光生的《周必大全集“瀛本”源流考述》,這些論文對周必大集的版本、源流做了細緻的研究,為學界深入研究《文忠集》奠定了基礎。

 除此以外,在論述南宋孝宗、光宗朝的論著中,周必大往往作為道學集團的“政治護法”被論及,如余英時在《朱熹的歷史世界》中,即辟兩個專節來研究周必大,分析他與道學家的關係,論述他在慶元黨爭中的表現。周必大的交游情況也常被論者提及,如徐愛華、胡建次的《周必大與楊萬里的交游及其影響下的詩歌創作論》、方如金的《陳亮交游考》、童向飛的《尹焞、陳亮、呂祖謙、朱嘉、周必大等與韓元吉交游考略》、鄒錦良的《周必大與胡銓日常交游考論》、多集中於周必大與楊萬里、陸游、陳亮等少數文友的交游上。

 關於周必大的整體研究有香港大學博士論文周蓮弟的《周必大研究》、浙江大學博士論文楊瑞的《周必大研究》,前者從史學的角度,細緻討論了周必大的家世與生平、師承與著作、與制誥、官修史書的編纂,以及與孝宗朝政治的複雜關係,可謂周必大研究中最為重要的論文,但似未能吃透周必大文集,常識性的錯誤顯得過多,影響了其價值。後者作為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論文,比前者增加了文學創作一章,對周必大進行初級的整體研究,惜未能充分展開。

  另外,還有對周必大家世的研究,如周晶晶的《“廬陵周氏”家族及其文獻研究》;對周必大某些專書的研究,如徐珊珊《周必大〈玉堂雜記〉的文獻價值》、許丹《直掖垣登玉堂——論周必大與王應麟的兩種同名作》、陳鴻圖《周必大〈

二老堂詩話〉二題》等。

(二)選題意義

 周必大是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學者。他從政45年,歷仕高孝光三朝,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諡文忠。著述宏富,有《省齋文稿》、《平園續稿》、《玉堂類稿》、《二老堂詩話》等27種著作,共計二百卷,一直流傳至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制命文雅,文體昌博,為南渡後‘台閣體’之冠。考據亦極精審,巋然負一代重名。其著作之富,自楊萬里、陸游以外,未有能及之者” 。他刻意追摹歐陽修,以一代儒宗自期,在南宋中葉的詞臣中居於領袖地位。在校勘、刻印書籍方面也頗有建樹,曾主持刊刻了宋代四大類書之一的《文苑英華》,使這部巨著得以保存至今;而其刊刻的歐陽修集,也被奉為私家刻本的典範。周氏因此被譽為一代圖書名家,為文獻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尤為重要的是,他以宰相之尊主盟文壇,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游頻繁,詩詞唱和,與其有書信往來者超過250人。可見,周必大是一位有代表性的全能型士大夫,研究他,對於瞭解南宋中葉的社會風尚、政治環境,對於研究南宋詩人群體的交游唱和、文學創作的普遍生態,乃至版本文獻學方面的發展狀況,都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的研究和周必大在南宋的重要地位,頗不相稱,且多集中在其文獻學成就及對其《文忠集》的文獻考證方面,缺乏更加深入的探討和更加開闊的視野。而若想深入研究其文學成就,知人論世是首要之務;若要拓寬研究思路,而非就事論事,則其交游乃是切入點。這都需要一部資料詳實、全景展現的年譜作為基石。

 周必大一生從事於政治、學問之間,其道德文章既與年俱進,而生平遭際之隆污夷險又時有不同,非有譜以精考其年月,則無由得其曲折。“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知人論世,是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年譜作為個人事蹟的專輯,糅合編年與紀傳二體,融會墓誌、行狀、史傳的優長,既足以展現時代背景,又網羅了譜主一生事蹟,還可使人對其交游情狀一目了然,能夠為對周必大的進一步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值得下大功夫去做。

(三)論文結構及創新點

  本文運用文獻學的研究方法,以《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為主線,細緻梳理其制誥詔令、奏議策問,經筵講義、游記日記以及信劄、題跋、筆記等相關資料,參考《宋史》、《三朝北盟彙編》、《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等史書中所述時事,旁及其交游諸人的詩文、信劄,縝密爬梳、按年編次,隨文酌加按識,考釋文獻,注明來源,辯證異同,商榷舊說,補充材料,以再現周氏生平經歷、完整勾勒其讀書、治學、從政、交游等活動。以《譜前》、《譜後》兩部分,分述周氏家世淵源身後狀況。主體部分則對應其生平經歷,分為以下五卷。

  第一卷:流徙中勤學。從靖康元年(1126)到紹興二十年(1150),一歲至二十五歲。其中十三歲前隨母親讀書,十三歲後隨伯父宦游湘贛,主要接受家庭教育及師友熏陶。

  第二卷:入仕。從紹興二十一年(1151)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二十六歲到三十七歲。周氏登進士第,又舉博學宏詞科,出任館職,深為高宗、孝宗賞識。

 第三卷:兩度奉祠。從隆興元年(1163)到乾道九年(1173),三十八歲到四十八歲。因反對潛邸舊人及外戚的任命,周氏兩度奉祠,前後達十一年之久。

 第四卷:入相。從淳熙元年(1174)到淳熙十六年(1189),四十九歲到六十四歲。被孝宗召還後,周氏歷仕館職,同時擔任六部長官,由參知政事、樞密使而丞相,被選定為輔政大臣,參與孝宗禪位之事。

  第五卷:淡出與歸隱。從紹熙元年(1190)到嘉泰四年(1204),六十五歲到七十九歲。光宗即位不久,周氏即被罷相,出守潭州,五年后致仕。其後歸隱鄉里,飲酒賦詩,著述頻出,校書不輟,直至七十九歲去世。

 論文的創新之處首先在於選題較有意義,且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周必大是南宋前期的著名宰相、學者和文學家,現有的研究與周必大在南宋的重要地位,頗不相稱,且多集中在其文獻學成就和對其《文忠集》的文獻考證方面,缺乏更加深入的探討和更加開闊的視野。因此在宋代文學研究領域中,該選題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和學術價值。

 其次,在研究手法上,論文立足於古典文獻的基礎,以傳統的文史互證、文獻檢索的方法與現代的電子資源、網絡數據的查考相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佔有材料、考證真偽。

 再次,由於詩文編年考證以文獻為據,這便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論文陷入理論空談的誤區。

 故而,與一般的古代文學論文不同,本論文除了具備義理方面的可探討性外,更具有相對穩定、難以辯駁的文學文獻價值。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聪聪,文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文化素质教研部讲师,主讲古代诗词、文化、思想方面的课程,研究唐宋文学,尤以周必大研究见长。好读书,每有会意,手舞足蹈,喜上眉梢;好赋诗,春云秋鹤,常引诗情到碧霄;好思辨,期以洞察;好倾谈,务求尽兴——尤好教书,融读书之意、诗文之道、思辨之得、倾谈之兴于传道授业解惑之中,人生至乐也!




顶:3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2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14次打分)
【已经有14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