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中国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我心目中的周必大---周作瑜

热度146票  浏览79次 时间:2022年8月11日 22:12

作者周作瑜参加温州市政协会议

 早年曾听大伯父说,我家老祖宗是宋朝丞相,坟在文成县大峃镇中堡村。因手头没有相关资料,一直没有深究。2021年5月,文成县周必大研究会一行来瑞安拜访瑞安周氏研究会,得以认识文成县周必大研究会会长周琰等宗亲。据周会长介绍,周必大是南宋太平丞相,“作”字辈是周必大二十九世裔孙。于是,心中多了份自豪。随后,购买了《周必大集校证》《周必大年谱》《周必大研究》《公生庐陵继六一》等书籍学习。最近,周会长正筹备组织一次“我心目中的周必大”征文,并嘱我也写一篇。自感学习还不深入,但有感于周会长的热心热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教正。

一、志存高远  发奋图强

 周必大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出生在平江府治长洲(今江苏苏州),祖籍郑州管城。他的祖父周诜,曾在庐陵任职,因此定居庐陵。其父周利建,曾任太学博士。建炎三年(1129),周必大四岁时,其父周利建卒于扬州,周必大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由母亲王氏督促他读书,属诗赋对,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先后师从梁充道、李珙、陈持、陆圣修等饱学乡儒。周必大在师从陈持的过程中,其母王氏期望甚切。周必大《先夫人王氏墓志》自述:“先生弟子以百数,先夫人一衣之华、一味之甘辄命某奉焉。先生叹曰:‘有母如此,吾忍负之?’故教某甚切,其不能有所成者,某资凡也。”十二岁时,绍兴八年(1138),母亲王氏亡。周必大之后多随侍伯父左右,伯父周利见视如己出,非常重视子侄辈的教育问题。尊师重教的家庭为周必大学业的突飞猛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绍兴二十一年(1151),周必大中赵逵榜进士,敲开了入仕之门。尔后二十七年(1157)又中博学宏词科,文才崭露头角。青少年时的周必大父母早亡,生活飘泊不定,但他敏慧凤成、志向高远,又刻苦勤学,转益多师,终于成才。周必大的成才,得益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慈母的敦敦教诲,得益于伯父的关怀爱护,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育。

二、刚毅正直  铁骨铮铮

 绍兴三十年(1160),丞相汤思退挑选了周必大与程大昌二人应招试策。高宗称扬周必大奏篇,认为他日当为“掌制手”,开始走上馆臣之路,为以后掌禀相权打下了基础。三十二年(1162)六月,孝宗即位,周必大上《论北事剖子》《同翰苑给舍议北事状》《条具弊事状》,就当时宋金双方的军事局面以及当前时弊,涉及军事、任将、人才等诸多方面,进行审时度势的分析,提出“自治以图恢复”之策,实乃长远之计、明智之举。隆兴元年(1163),周必大三十八岁。时曾觌除权知閤门事,龙大渊除知閤门事,谏议大夫刘度、殿中侍御史胡沂、中书舍人张震和执政张焘皆反对此项任命,结果纷纷遭到罢黜。周必大与金安节(彦亨)不书黄,奏日:“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人委屈迁就,恐人言纷纷未止也。”退待罪。刚即位不久的孝宗对大臣们的群起呼应始料未及,亦大为光火,视此为对自己权威的质疑和挑战,并以为群臣众口一词有朋党之嫌。孝宗明确对周必大言道:“朕知卿举职,但欲破朋党、明纪纲耳。”周必大与金安节两度上书乞求罢黜待罪,三月,周奉祠归乡,任主管台州崇道观,闲居八年之久。返京后不久,乾道八年(1172)正月,重新走上仕途正轨的周必大暂兼权中书舍人。二月,外戚张说和近幸王之奇除签枢,侍御史李衡与右正言王希吕交章论奏。起居郎莫济不书录黄。按惯例,张、王二人向孝宗上章请求辞免此命。负责起草诏书的周必大不草答诏。孝皇震怒,两天后令必大奉祠,君臣再次失和。这两次奉祠,前后十一年,周必大正值壮年,意气风发、刚正不阿,刚毅正直,铁骨铮铮,孝宗曾惊叹:“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

三、雄才伟略  勤政爱民

淳熙(1174——1189)间的十几个春秋,是周必大仕途稳步上升走向辉煌的时期。这期间,周必大历任翰林学士、翰林承旨、参知政事、枢密使、右丞相、左丞相,是周必大一生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政治性格趋于温和稳重、世故成熟。秉承儒家一以贯之的“在其位,谋其政”的处世态度,周必大提出了各种民富国强、巩固边防的政治见解,体现出忠诚勤政的大臣风范。周必大为政期间,正值金国不断南侵,企图一举灭亡南宋政权。面对宋金之间的繁张局势,周必大既主张坚持抗金,收复中原,也反对不顾现实,盲目抗金,更抵制妥协投降,卖国求荣。他清醒地认识到,南宋应该努力积蓄国力,徐图恢复中原做土。基于如此考虑,他任职右丞相后,第一个奏章便向皇帝建议:“今内外晏然,殆将二纪,此正可惧之时,当思经远之计,不可纷更欲速。”提醒宋孝宗既要心存危机,居安思危,又要稳妥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军事上,周必大上《论军政剖子》、《论任官理财训兵三事奏状》、《论平茶寇利害剖子》、《论军士纪律割子》,对宋金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国内政局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他为政期间的内政外交,大力推行一种持重稳健的治国方略,不失为南宋政权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被当时人们誉为“大平宰相”。周必大“立朝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是一位颇富才干的政治家。其为政大体有四点主张:其一、强兵,并制订“诸军点试法”,整肃军纪;其二、富国,主张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其三、安民,以民为本,减赋赈灾;其四、政修,要择人才,考官吏,固职守。这些主张,对南宋中兴局面的稳定作出巨大贡献。

作者周作瑜参观书法展览

四、传承文化  嘉惠后学

 淳熙间,周必大备受皇恩,不可避免地和一些官员存在政见上的分歧,随着政治地位的渐趋凸显,这种分歧也掺杂了党派的因素,并演化成激烈的党争。受王淮党(以林栗为代表)、留正党(以何澹为代表)的交相攻击弹劾,周必大在左相位不到半年即匆匆罢任,判州为官,直到庆元元年(1195)致仕。

 庆元元年(1195),周必大解甲归田。这期间他与大诗人杨万里唱和频繁,平园和万花川留下了他们温情而珍贵的友谊。同时,还与庐陵士人举行各种赋诗宴乐等高雅的文化聚会,屡屡提及对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庐陵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提升了庐陵文化的品质,发挥了一个退职的文化精英对地域文化的建设作用。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词臣之冠”,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后人将其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有清咸丰刊本。其中《玉堂杂记》、《二老堂诗话》选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周必大用时四年,主持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计一千卷,还刊刻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集》自此以后有定本,且得以保留至今。“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紹熙四年(1193),周必大尚在知潭州府的任上,利用公务之余,采用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载下来的、由北宋平民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亲自试验采用胶泥制作活字,成功地刊印了自己的著作《玉堂杂记》,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胶泥活字印刷书籍。这样,周必大就成为世界上推广活字印刷术的第一人。以惠后学,其功伟哉!

周必大作为南宋前期的“太平丞相”、南渡之后文坛上的“掌制手”、历史上推广木活字的“第一人”、庐陵历史上的“五忠一节”,这位集名臣、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历史名人,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作为周必大的后人,面对周必大这本“大书”,我们需要继承、学习、研究的东西很多。首先,我们要学习周必大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继承他发愤图强的高远志向和爱国为民的思想。其次,我们要学习周必大廉洁奉公和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净化自己的灵魂。再次,我们要研究周必大的政治、学术思想以及治国理政的过人睿智,并将其化作推进各项工作的宝贵智力资源。先辈的丰功伟绩将不断感召和激励我们,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周作瑜,1965年4月生于瑞安,籍贯文成县。1986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2006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高级教师职称。现任瑞安市教育局责任区督学、民进瑞安市基层委秘书长、温州民进开明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任瑞安市滨江中学副校长、瑞安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温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顶:8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3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3 (49次打分)
【已经有44人表态】
4票
感动
7票
路过
9票
高兴
8票
难过
4票
搞笑
2票
愤怒
7票
无聊
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