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中国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章方松 为《温州先贤山水画展》开篇

热度75票  浏览104次 时间:2022年9月08日 20:49
诗画山水温润之州
——写在《温州先贤山水画展》开展之际
章方松

温州从一座从山水城市华丽转身为一座山水诗画城市,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探索这个历史演化过程,对于深化理解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在温州美术馆联合金临轩美术馆举办《温州先贤山水画展》之际,笔者想到了这个话题,以示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深化对温州山水诗画的研究与解读。

温州面海依山,地处丘陵地带,群峰相依,溪江奔流,原野秀丽,山水多幻,气候温润。这些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特色的山水城市,为历代画家入画,诗人吟诗,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山水景观。

从中国山水画与山水诗的缘起,探索温州山水画与山水诗,深化解读与研究温州从山水城市,走向山水诗画城市的未来规划与发展,对于进一步拓展温州地域人文精神建设有着重要的思考意义。


从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发展轨迹,认识温州山水诗画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具有划分历史意义的话题。作为中国山水诗重要的转折点,晋宋诗人谢灵运(385-433)在永嘉(今温州)写下了二十来首山水诗,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的山水诗地位。作为晋宋大画家宗炳(375-443),著有《画山水序》论述中国山水画的文章,为中国山水画理论奠定了基础。据学者丁海涵先生考释,史说宗炳曾作《永嘉屋邑图》,此画为开创温州山水画之创举。宗炳画永嘉山水的画,已无真迹证实,但谢灵运在温州写的山水诗,地点确实,有景有时,无可否认。值得思考的是,谢灵运与宗炳,这俩位山水诗人与山水画家,居然与温州有着难得的殊胜因缘。饶宗颐先生评说谢灵运是“第一个懂梵文的中国诗人”,谢灵运在温州任郡守期间,写过《宗辩论》,阐述佛法“顿悟”见解。宗炳《画山水序》云:“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也是深受佛教思想影响。我今天提出这个话题,意在阐明谢灵运的山水诗走出玄言诗的“理窟”,开辟山水诗的新境域,宗炳的山水画理论独辟新见,皆是从佛教理念中,感悟哲思智慧,奠定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山水诗与山水画理论的地位。

从“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认知谢灵运的山水诗,亦会给人启悟。我们读谢灵运写温州山水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假若对景读诗,观想意象,亦是“诗中有画”的美感。

从这俩位具有划时代的山水诗人与山水画家,与温州的因缘。也许是为温州后来的山水诗与山水画的缘起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性效应。却很少有人从中阐述与发现这俩位真正的大师与温州的因缘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学者萧驰先生指出:“‘山水佛教’所赋予山水的独特精神意义与其特别‘视感文化’,皆为慧远(334-416)的两位俗家弟子画家宗炳和诗人谢灵运所继承,而在中古艺文领域大放异彩。”笔者之所以引用萧驰的话语,阐述谢灵运山水诗与宗炳山水画理念成就,意在表明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深刻地摄蕴着儒、释、道哲学理思的意涵。另一个殊胜因缘的是,除了谢灵运之外,还有在温州任郡守孙绰(314-371),丘迟(464-508)与颜延之(384-456),他们皆是书写山水文学大家。孙绰于永和九年前后,任永嘉郡守内撰写《游天台山赋》。丘迟于梁天监三年,任永嘉郡守,丘迟诗文辞藻华丽奔放,《与陈伯之书》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永嘉郡教》里描绘永嘉,“控山带海,利兼水陆,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

从中可见,温州的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历史文化渊源深远,同时证明温州山水诗与山水画的缘起,有着深远的历史人文积淀。

从上述温州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历史文化渊源,笔者想到了南朝陶弘景。据记载陶弘景喜琴棋,善书画,他曾隐居于此画二年。由于历史久远,真迹书画作品难以传世。虽无温州山水画传世,但他在永嘉写下山水文章《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及“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今天读其诗文,亦如观赏温州山水画境。

唐代时,温州出了诗人画家张諲(生卒不详)。张諲善草隶,工丹青。据载:“明易象,善草隶,工丹青,与王维、李颀等为诗酒丹青之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代诗人画家王维(701-761),有诗称赞张諲曰:“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690年-751),亦有诗赞曰“小王破体闲文策,落日梨花照空壁。书堪记室妬风流,画与将军作勍敌。”宋贾似道曾收藏张諲《春山游赏图》,明杨慎曾在京肆见过张諲《神鹰图》。如此可证张諲无疑是一位山水画与山水诗相结合的画家。

北宋期间,温州出现著名画家释怀贤(1016-1082),据载“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当日贤士大夫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著名画家僧择仁(生卒不详),据载“善画松。初采诸家所长而学之,后梦吞数百条龙,遂臻神妙”,“曾饮酒永嘉市,醉甚,顾新泥壁,取拭鞶巾濡墨洒其上,明日少增修为狂枝,画者皆伏其神笔”。除此之外,“永嘉四灵”徐玑(1162-1214)也是一位田园山水诗人的画家,记载他曾有《题陈西老画‘蜀山冈’》((宋)徐玑《二薇亭集》卷下)。

温州自谢灵运行旅山水诗潮起,到“永嘉四灵”时,掀起田园山水风光诗潮,到明代再频起家国情怀山水诗高潮。宋代温州山水画家,虽有记载但是没有山水画卷传世。这样给研究温州宋代山水画留下了空白地带。我们可以从宋代“永嘉四灵”的田园山水诗,感受传达朴实、浑厚、清雅、灵秀的审美意境,感识山水画的意境。例如:徐照(?-1211)的“众船寒渡集,高寺远山齐”(《题衢州石壁寺》)、“风顺眠听角,楼高望见船”(《永州寄翁灵舒》);徐玑的“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孤坐》)、“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冬日书怀》);翁卷(生卒不详)的‘数僧归似客,一佛坏成泥”(《信州草衣寺》)、“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赵师秀(1170-1219)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桐柏观》)、“池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壕上》)。如果以想像思维,将“永嘉四灵”的诗篇,观想成一幅山水画,就是“诗中有画”的美感。

“永嘉四灵”的田园山水诗的崛起,形成了较大的回响,使整个诗坛为之一振。凌迪知《万姓统谱》载:“至潘柽出,始倡为唐诗,而师秀与徐照、翁卷、徐玑绎寻遗绪,日锻月炼,一字不苟下,由是唐体盛行。”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的田园山水风景,体悟山川映照诗人崇尚高洁的精神品格,更是一番诗意画境的美感:“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徐照《舟上》)“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徐玑《新凉》) “半川寒日满村烟,红树青林古岸边。渔子不知何处去,渚禽飞落拗罾船。”(《翁卷《南塘即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元代时,温州出了许多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两位大画家,一位是黄公望,一位是王振鹏。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少丧父母,往依平阳黄氏,过继后改姓黄,字子久。自署“平阳黄公望”。有《富春山居图》传世。中国山水画从宋代写真发展到元代写意,黄公望由笔墨随性而生,创立了水墨浓淡相融的作画方式。黄公望能诗能画,解读《富春山居图》,自然能生发出丰富的中国山水诗的意涵。由于此画所表述的不是温州山水,在此不作深入讨论。

元代以界画著名的王振鹏(生卒不详),有《仙山楼阁图》《端阳竞渡图》《瀛海胜景图》等作品传世。还有师承王振鹏的画家李榕瑾,有《汉苑图》《岳阳楼图》等传世。

这里特地从王振鹏《江山览胜图》所表述浙东的重要地理节点,瓯江、江心孤屿、飞云江、雁荡,以及台州天台山等,进行深化认识其山水画章法与温州山水诗的意味。《江》图,境域广大,视野广阔,具有浙东宏观山海气象,人文风采的历史画卷。为中国界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图以山水开合与整体海陆走势,以海水、江水、河水走向,带动山地陆地的面貌。从其画面整体布局章法与构设认识,不仅是散点透视表现艺术创作,而是以多维透视构设而成一幅立体性的山海画卷。此种大空间立体性,构设章法,往往综合散点透视、焦点透视的表现手法,增加偏正透视,六合透视的多维透视手法,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这种通过艺术空间想像与现实具象结合的多维透视艺术表现手法,有着《周易》的宇宙图式范式。《周易》的宇宙观,统摄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意识。在中国画中体现是极其深刻的。只是历代学人未能深入考研,提出解构中国山水画空间构设的人文意味。《江》图所描绘的天、地、人,海、陆、空的全景式展示,正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成化天下。”(《周易、系卦下》)的宇宙图式表现思维方法。以“天文”察时变,“人文”观天下,正是“天文”与“人文”互动,构设自然与人文的整体性宇宙观意识。

从发散思维认知《江》图的地理人文节点,结合温州历代诗人的山水诗审美也颇有意思。如《江》图所描绘的江心孤屿,可以联想到晋宋谢灵运的诗“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登江中孤屿》)南宋文天祥的诗“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祗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兴第二碑。”(《北归宿江心寺》)如《江》图描绘飞云江,可以联想到南宋陆游的诗:“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泛瑞安江风涛贴然》)南宋林景熙的诗“人烟荒县少,澹澹隔秋阴。帆影分南北,潮声变古今。断峰僧塔远,初日海门深。小立芦风起,乘槎动客心。”(《飞云渡 在瑞安州西一里》)这样通过山水诗与观赏山水画的互动,不仅深化对山水诗画的艺术审美理解,而且对于感知地域历史文化走向有着潜在性的感应。

明代时期,温州山水画与山水诗进入一个新高潮。徐沁于《明画录》记录温州明代山水画家,就有刘基、郭纯、谢庭循、姜立纲、黄养正、任道逊、柳楷、黄璨、洪孝先、何白等。这些画家同时也是诗人。他们都是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是诗画互融的画家。比如,刘基(1311-1375)是政治谋略家与诗人,黄养正(1389-1449)、任道逊(1422-1503)、姜立纲(1444-1499)等,皆是诗人、书家亦画家,何白(1566-1642)是布衣诗人的画家。读这些画家的诗文与画境,都是有着一致性的山水审美意境。

明代许多画家的山水画作品真迹,虽然被历史风尘掩没了,但是读他们的诗,同样可以通过自然山水气象,精神洗礼,灵识相通,澄明心性之境,认识其“诗中有画”的山水意境。这就是山水画与山水诗审美的共同审美意向的义涵。

明代刘基是善画善诗的人物,据载有《蜀川图》,为暨阳要本中使君西行饯者,留传于丹阳孙氏。读刘基诗文成百丈漈的《观瀑》诗,亦是诗中有画:“悬崖峭壁使人惊,万壑长空抛水晶。六月不辞飞霜雪,三冬还有怒雷鸣。”
明代书画家任道逊的纸本画卷,有《溪山观钓图轴》,《绿荫草堂图轴》(现藏于温州博物馆)传世。任道逊《绿荫草堂图轴》,章法清朗,笔墨自如,境深幽静,平和简远。任道逊并题诗云:“乔木阴阴覆草堂,南华几叶送斜阳。轻舟短屐人来去,谁是家乡是客乡。”此幅画卷,结合任道逊另一首题画山水诗,感思此境,亦有审美的感受:“出没云烟来去心,两翁曳杖度松林。行行莫入天台路,正是桃花落涧阴。”任道逊《溪山观钓图轴》,以高峰挺拔,悬壁险境,溪山清远,行旅逍遥,展现一片“天人合一”的微妙景象。观赏其山水境域,结合他的其他山水诗与山水画境,亦有许多美感意趣。比如,任道逊《題山水小景》诗二首云“春雾不作雨,晓來多在山。野桥无客过,古寺有僧闲。水落沙平渚,潮來岸出湾。近村舟一葉,朝去暮仍还。”另一首是:“春雾如云白,峰峦恣吐吞。野桥依岸稳,田水落溪浑。山掩前朝寺,林开何处村。舟行一回首,風景似桃源。”明代山水画家何白于《题任太常山水卷》中,有诗赞叹任道逊山水画景象:“势若千里穷微茫,紫崖翠壑互崇冈。高下曲折摩青苍,涧泉潨射洒石矼。松桧鳞鬣森怒张,隐见忽入蒪鲈乡。溁洄水石浮鱼梁,渔翁妇坚倾壶觞。天风萧萧荻苇凉,似闻孺子歌沧浪。”(录《汲古堂续集》卷二)

明代书法家姜立纲曾有传世一幅《绿荫书堂》。此画堂前几棵老树,堂后一片翠竹,章法简朴,画境清淡,正如他题诗所云景象:“绿阴春日佳,书堂傍修竹。斯处无尘喧,遥情寄岩谷。”(《艺林藻鉴一中国古代书画》北京保利2021秋季拍卖会图录)观赏此画,笔者想起苏东坡有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意境。就此画再读姜立纲的两首诗,也是增添感赏《绿荫书堂》的意味。姜立纲于《陪傅少参游仙岩》诗云:“肩舆清晓入招提,百尺浮图曙色迷。僦地布金为幻境,磨岩泚笔觅新题。鱼游潭影时常见,鸟悦山光不尽啼。若说寺门留带事,只今谁复与苏齐。”另一首《题画》诗云:“功名已见绣为衫,万里青云入笑谈。回首九峰天际碧,可能无梦到江南。”读姜立纲的诗不见其画,却是寄寓着一番山水情怀。何白为布衣诗人画家,他曾写过许多行旅温州山水诗篇。现存的何白纸本《空林泉石图轴》(现藏于温州博物馆),笔墨浑厚,树木疏朗,泉石浸苔,空谷幽闲,写意人物,栩栩如生。此画虽然没有题识山水诗,但是我们观赏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可以理解山水画是诗人心灵寄寓的世界。从何白的山水诗,理悟《空林泉石图轴》的意境,也颇有意味的。笔者想起何白于《夏日过罗峰寺宿》诗云:“ 遥识孤松到岭平,神先目往身为轻。峰回精舍嵌山腹,绕殿涧泉深竹鸣。莲台辉映佛像好,心空境寂名香清。禅房饭罢具汤沐,披襟习习凉风生。晚来月出贮一壑,泉光树影涵虚明。谈深起就古堂宿,僧过石廊闻履声。”

从中可见,诗画同源,古人一般是诗人不一定是画家,但是画家必然会写诗。从深层次文化认识,中国诗画所表现的宇宙空间审美,统摄意涵的宇宙意识与儒释道三学的哲学意识,都是有着一致的美学特征。以“诗”观“画”,从“画”悟“诗”,对于优化大众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味。


这次以温州历代名家的温州山水画为主题的“温州先贤山水画展”,着重讨论温州清代与现当代山水画家的山水画与山水诗的问题,也是颇有深识温州山水文化的意义。这次参展的64幅山水画作品,主要以清代与现当代山水名家为主。

中国山水画是一个画家生命与情感的时空留痕,通过山水诗激发山水画意涵解读的思维方法,对于提高诗画山水审美意境,有着重要的潜在性审美感应。下面,笔者就关这次展示的温州清代与现当代的山水画家,有选择性地谈点这些画家的山水画与山水诗的互动审美感受,以供观赏者参阅。

清代时期,温州书画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书画家。如蔡家挺、曾衍东、项维仁、项谔、汪如渊等。

清代画家蔡家挺(1724-1793),温州博物馆藏有《江村话旧图》等山水画作品。这次展出他的多幅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线条精美,树木精工,远峰飞瀑,章法空灵,山野平远。观画读其题诗,自有深化理解画境的意味。他于一幅山水画题诗云:“苍髯作态舞空蒙,水槛危峦挂玉虹。引得游人裙屐至,万里坐会读薰风。”他于另一幅山水画题诗:“秋光萧瑟不胜出,枫树笔亭压古邱。策杖常年三径友,陶家风味酒诗酬。”

清代曾衍东(1751-1803),这次展出的《秋山归隐图》,章法清疏,秋树枫丹,沧桑悠远,读诗可感其画境:“可口惟宜金鲫鱼,宵眠每枕一床书。先生晓起百无事,画幅青山作隐居。”曾衍东的《秋山归隐图》,以林木幽静感伤孤寂的心境,进入山水境地体悟独立的人格意义。曾衍东,初到温州,同族曾立亭邀他住在曾家别墅依绿园。后来在依绿园附近造小屋,名其地曰:“小西湖”。小西湖就是放生池,其西南即落霞潭,环境幽美,他有诗道:“小小西湖卜一廛,紫关镇日许高眠。懒于笔墨辞天冷,怕见交游择地偏。门外将军大树立,窗前美女一峰悬。夜来又听排场雨,好上桥头看晓烟。”“门外将军”,指古榕树,他曾将诗集名《古榕杂缀》。“窗前美女”是指松台山。

与曾衍东莫逆之交的画家项维仁(1760-1827),他的《春山闲居图》,山水精致,群峰叠嶂,树林深层,令人想起饶宗颐雁荡诗境:“荡上青鞵踏紫泥,随阳去雁任东西。奇峰处处如刀剪,割出春云与嶂齐。”

清代画家项谔的山水画《仿大痴道人》,笔墨浓淡相宜,水分墨色,层次丰赡,飞瀑流泉,山色苍茫。结合画中题诗,亦有深化理解其画意境:“山寺石门锁湿烟,望中飞瀑下青天。长悲一疋鹅溪练,高挂千寻鹫岭颠。”

清代画家汪如渊(1867-1923)的山水画《风雨归舟》,画境雨后山色,清丽空远,归舟溪江,写意笔墨,点染通透。雨后溪山,自有“永嘉四灵”诗境:“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翁卷《山雨》)诗画结合,仿佛诗即是画,画即是诗的微妙。

近现代温州出现了许多书画家,特别在海派书画影响下,出现了王楠、郑曼青、方介堪、叶曼济、马公愚、徐堇侯、谢印心、苏昧朔、姚鹤湘、吴景文、吴思雷等画家。

王楠(1893-1948)的《“登石钟山望庐山”诗意图》,章法远近有致,远峰淡影,松林对应飞瀑,清溪缓流,清淡悦神。读其诗深有妙趣:“庐岳亭亭翠万重,悬泉百丈挂飞龙。石钟山下江如镜,映出青天五老峰。”

徐堇侯(1895-1979)的《拟古山水画》,章法清雅悠远,树木层林,平善简静,拟古山水画。观此《拟古山水画》,笔者想起徐堇侯与夏承焘、吴鹭山诸位诗人的交往。读吴鹭山与徐堇侯游雁荡的山水诗,对于理解徐菫侯的山水画,亦有一番意味。“枕上溪声挟雨声,明朝那复计阴晴。老来已少惊人句,正要风雷壮此行。(其一)鸣玉溪头翠作堆,宝奁古镜一时开。等闲也照游人面,有几游人识本来?(其二)头白寻山不厌深,灵岩耐得短长吟。青苍夹道千章木,谁识当年老衲心?(其三)乱峰深处吃虾蟹,五岳三山有此否?待买大荆千斛酒,秋风判醉蓼花楼。(其四)(吴鹭山《乙卯九月偕堇侯入雁荡得诗四首一九七五年》)

此诗是诗人于徐堇侯同游雁荡的感受,诗人以溪山风雨,灵峰的鸣玉溪,山水树木皆翠绿成堆,借美女梳妆对镜,寓意世人难识自身的本来面目。唯有山水耐得吟诗品赏。可是有谁识得我们的心思?今天在此饮酒、食虾蟹,秋风却陶醉了蓼花楼。

苏昧朔(1900-1966)《游雁荡遇西子》,灵峰挺立,云烟弥漫,景境清新,西子悠闲,读其诗悟其境,正是“画中诗,诗中画”:“奇峰矗天天为惊,下有灵泉映壁清。群峦环拱神刀削,古硐深幽鬼斧成。俨然绰约一仙子,蛾眉曼睩生聪明。霞餐雾饮驻颜色,种芝拾翠养元精。朝云作髻鸾鹤舞,夜雨弹筝谷涧鸣。天风高蹈不可即,晨昏相对老含情。”

吴景文(1925-2016 )的《秋色满村图》,山村秋色,境域广大,小桥流水,溪山空蒙。

他于画中题识抄录了文征明、沈周的题画诗“细路盘盘转石根,苍藤古木带斜曛。短筇不觉行来远,回首青山半是云。”“重林高下树青红。妆点人家似画中。秋色满村藏不住,隔溪分出一林枫。”“扁舟自有江湖兴,眼底何人得此闲。我亦世间求静者,久撄尘梦负青山。”“一重山崦一重溪,犹有人家住水西。行过小桥回首望,焙茶烟起午鸡啼。”读其四首七绝亦有山水意趣,诗是一幅幅画,画是一首诗。

谢印心(1909-1982)的《雁荡胜迹图》,灵峰高耸,古松挺特,溪流自如,意境清明。林剑丹先生题写“永嘉四灵”徐灵渊诗雁荡,巧妙的配合画图景观:“洞在寺之右,昔存罗汉踪。石峰排如笋,山势裂因龙。自有泉甘美,无愁路迭重。圣灯云照夜,宿客间曾逢。”观其诗画,笔者想起饶宗颐先生诗雁荡《观音阁》诗云:“合掌双峰一线天,凿龛全仗祖师禅。飞甍直上三千尺,步履依稀太古前。”

叶曼济(1913-1987)的《春耕图》一派农耕繁忙景象,生活气息浓厚。笔者想起“永嘉四灵”诗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如此结合诗画感识《春耕图》,正是所谓“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世说新语、言语》)

姚鹤湘(1910-1999)的《赠剑不授图》,空山清幽,树木清劲,笔墨果毅,水色鲜活,人物生动,神态如生,意象空蒙。结合题识,可深识画家的心境:“春秋时期楚平王凶残无道,杀害了忠臣吴奢和他的儿子吴尚,吴奢次伍员决心向平王报仇血恨,他逃往吴国途中被阻昭关,幸遇东皋公代为设计才脱身,到达吴国都域梅里。在异乡举目无亲依靠,吹萧艰苦乞食。但是他复仇的决心却不因此而改变。”笔者观赏过姚鹤湘的山水画,以水墨氤氲,表现淡然山色,展现苍山悠远,江流横溢,以笔墨简练的人物,点缀于山林其间,蕴涵“天人合一”人文精神境界。特别是人生暮年,更是妙悟山水之道,群峰奇秀,江潮远大,悠然清空,水墨展示沧桑意境,章法展示道法自然,寄画达意,涵蕴精神,更为妙品!

戴学正(1914-1984),是诗人亦画家,有诗集问世。这次展出有《雨过溪山图》《山居图》《参八大笔写匏老诗意图》《瓯滨图》《黄山云海图》等山水画。戴学正山水画,笔墨淋漓,充盈灵秀,章法从容,水墨灵活。其中《山居图》有诗云:“离群构屋纳林隈,春到柴门长绿苔。初日嘘晴云出谷,四山怀抱向人开。”于《八大笔写癡老诗意图》有诗云:“入手筇枝如有神,而今还我看山身。溪边买酒云边去,醉踏灵峰得几人。”戴学正的《瓯滨图》,境域广阔,江海贯通,孤屿双屹,天地相合,简直是一幅瓯江山水画卷。展开想像与联想,使人想起历代瓯江山水诗路的景象。画家却没有写上诗文表示画意。如果展开想像,颇有孟浩然的诗“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阴崔国辅少府》)唐代张子容的诗“无去无欲暮,轻 鹢大江清。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泛永嘉江日暮回舟》)唐代顾况的诗“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永嘉)江边即事》)

吴永良(1937-2020),这次展出的《灵峰远眺图》,画境水墨淋漓,气象磅礴,并有诗云:“春雨沐雁山,云雾多变幻。,峰峦更辛险,游人兴正酣。”吴思雷(1939-2002)的《“纸墨静“自勉图》,章法清空,画境空灵,笔墨通灵。结合其题识,正是画家借山水画表达心意:“石谷子尝言: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盖扫尽纵横余习,无斧凿痕,方于纸墨间静气凝结。静气今人所不讲也。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余予日后作画当以此自勉。”吴思雷的山水画,章法幻化,笔墨丰赡,气韵生动。笔者曾观赏过其焦墨创作《林壑苍莽图》,线条精致,笔笔有神,疏密韵致,彰显林壑混雄苍莽的景象;《张家界黄狮峰》与《寰中绝胜图》,则是水墨淋漓,意象苍茫,飞瀑衬托深壑,幽深曲径,云烟朦胧,群峰叠嶂,妙处自生;《万壑有声晚含籁》似白雪石的章法神韵,用笔泼辣而浑厚,又如钱松喦的笔墨古朴,苍劲而雄浑,令人肃然起敬于自然气象;《垂崖古木图轴》、《吴楚一望图卷》与《王安石诗意图轴》、《生命在艰难中见浩大图》等,线条跌宕雄健,浓淡干湿适度,犹如傅抱石水墨氤氲,朦胧悠远而展示豪迈境域的山水精神;更妙的是《仙都铁城图轴》,活水泼墨,枯笔皴法,似傅抱石又若石涛,融混互合,境生心象,阅读不厌;《夏山图》以黄宾虹章法,融陆俨少笔法,运李可染浓墨渲染,皆妙于自然融汇,一气呵成,自有融会贯通的天然而成之感。吴思雷喜欢以诗入画,想像画境,颇有山水画意境。吴思雷创作的《太白诗意图》、《唐人诗意图卷》《王十朋梅溪诗意图》,以及夏承焘《灵峰晓行图轴》的词境,皆是他以诗词寓意来传达自然山水的自我心声,契合性情,运思造境。

从上所述,人们常说书画同源,从书法与绘画的用笔与水墨,以及哲学理念的同构性来认识。倘若以诗画同源认识,也颇有新思的。从汉字溯源认识,中国山水诗是汉字的特定产物。中国画倘若从象形汉字出发,一个汉字本身就是形象画的表意。中国人讲究诗画艺术,诗为前,诗有着引领的意蕴,画为后,画为表述诗境的艺术。诗画互动与互融,成为中国诗画的特殊审美特征。

结语
综上所述,从温州历代山水画与山水诗的审美流程出发,认识温州美术馆联合金临轩美术馆此次举办“温州先贤山水画展”,以温州山水画为主题,展示温州历代山水画艺术走向。这是让广大观赏者,感识温州诗文与绘画艺术,深化瓯江山水诗路认知,持续地域人文精神传承,使温州山水画与山水诗的互动审美感应,无疑起重要的作用。

一般观赏者认为,中国山水画与山水诗是两个话题。其实,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共同特点,以《周易》天人宇宙观,儒家化育万物、佛禅空性意境,道家清静无为的自然审美哲学意识,分深化理解统摄创作理念。其审美功能是以自然拟态觉悟人生理思,陶冶性情,摆脱物欲的压抑与困惑,涵养审美通识思维方式,感知生命超越时空的存在意义。山水画与山水诗,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对亲姐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构成了两者主要的审美特征。从山水诗意境想像山水画意象,从山水画感思山水诗意境。这是两种思维的互动,促进直观形象与想像意象相结合,可以优化审美思维方式的提升,从深沉的历史人文意识精神层面上,促进观赏者的综合文化积累,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提升人文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潜在性感应。

诗画山水,温润之州。

如何认知温州山水文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本质?我觉得首先要认知感悟,从温州山水城市转化为温州山水诗画城市的美学意识。这将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美学重大提升与转变过程,也就是笔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意涵所在。

笔者之所以将山水诗与山水画结合起来审视的目的,意在提高大众充分认识诗画互动的审美意义,感识中国山水诗画的丰赡内涵的意味。以此促进对温州这座山水诗与山水画的人文意涵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对温州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相结合,深化理解温州地域人文的精神意涵。

诚然,温州从山水城市转化到山水诗画城市,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下温州文旅建设,要深化重视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互融互动关系的思考,特别是对于具有温州地域地标文化象征的瓯江、鹿城九山、江心孤屿、雁荡山、楠溪江、大罗山等风景名胜,深入开展山水诗画审美的研究与宣传,对于深化感知温州地域人文情怀的审美,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
2022年春天

参考书目

[1]余辉:《确立“多学科解析法”——以认知《江山览胜图》卷为例》刊于《艺术史研究》第五辑,2003年,55——85页。

[2]胡珠生著:《温州古代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11月,北京

[3]萧驰《中国思想与抒情传统,第二卷:佛法与诗境》,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0月初版。

[4]饶宗颐:《山水文学之起源与谢灵运研究》《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学林出版社,1994年6月版。

展 讯

展品欣赏

四季山水四条屏
113×55cm×4
创作时间:不详

蔡家挺 (1724~1793)【清】字颖峰、梧野、西园,温州人。弘勋之孙,能传家学,善写山水,温州博物馆藏有《江村话旧图》。


曾衍东 (1750年—?)生于清乾隆十五年,祖籍山东嘉祥,为曾子第67代孙,字青瞻,一字七如,号铁道人、七如道人、七道士,清乾隆壬子(1792年)举人,曾任咸宁、江夏、当阳、巴东等地县令。嘉庆二十年(1815)任巴东知县时,降罪罢官,流放温州,至道光年间客居温州二十来年,居郡西曾氏依绿园之旁,名其地曰“小西湖”,赦后,贫老不能归,卒于温。

性落拓不羁,工诗,好古砚,书画篆刻尤精,笔墨狂放,不同庸常,近似漫画的作品,堪称中国近世漫画之先河。自榜其门曰:“挂冠自昔曾骑虎,闭户于今好画龙。”慕板桥为人,常曰“难得糊涂。”

《瓯雅》评其画艺“用笔似青藤、板桥而狂放过之。”

著有十六卷《小豆棚集》、《哑然集》,尝作《元宵灯鼓图》,题云:“惊人岁月千挝鼓,老我乾坤百盏灯。”


春山闲居图
183×52cm
1796年

项维仁(1758—约1827) 【清】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 初名烋,字寿春,号勉轩,晚号果园。

出身寒微,从小随父为寺庙油漆画壁,粗识用笔。稍长刻苦钻研诗词,临摹古画,才艺大进,其诗恬淡自然,高标绝俗,取法孟郊。所作小品花卉竹石,浓施淡染,饶有情趣。泰顺董正扬称其画多苍郁之气,为本朝永嘉第一。

玉德(满人)任闽浙总督,曾阅兵来温,见其画极为赞赏,命其至官署作画,不赴;勒令强往,遂逃逸,远探兰亭,游金阊,泛太湖,遍历吴越,画境益高,历时甚久始归。

所居松台山麓果园和曾衍东寓所宝庵桥畔邻接,彼此称奇称怪,性味相投,来往密切,曾赠项诗云:“郡人齐说项,我亦与知交。不倦时谈话,防喧每避官”。

除诗画外,又擅长庭园建筑艺术,尝为曾宅设计构筑花园,取名怡园,为清代温州私家名园。

卒后,黄汉赋诗吊挽:“少微星陨果园空,谁复丹青夺化工?剩有闲花与野草,春来犹自绘东风。”遗著有《果园诗抄》一卷、《诗稿》五卷。生平得意画作为《雁荡山全图》,《瓯雅》中刊其《仙山云海图》。其徒吴第,能传其画,工山水兰竹花卉,有名于时。


蒲华【清】(1839-1911) 与虚谷、吴昌硕、任颐合称“清末海派四杰”。原名成,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一作胥山外史,室名九琴十砚斋、芙蓉庵,亦作夫蓉盦、剑胆琴心室、九琴十研楼,浙江省嘉兴人。


汪秀林【清】永嘉人,字霁山,善画,永嘉项维仁入室弟子。温州博物馆有藏其画《墨牡丹、芍药》题壬辰 。


黄芝芳 【清】温州人,字子眉,一作紫眉。


春夏秋冬四条屏
133×32cm×4
1887年

林纯贤 【清】 咸同年间(1851—1874)人,浙江瑞安人,字竹逸,别号一钵沙主人。居城内小沙堤。善画人物、仕女、山水、花鸟,不拘一格,画法宗北派,尤善写真。周国琛独惜之,尝赠之以序有曰:“我邑中数百年间出之一人也。” 


汪如渊  (1867-1923) 【清末民国】字芗泉,一作香泉,号香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原藉永嘉,出嗣处州龙泉县汪家,其父杨得霖,咸、同间布衣,以画自赡,画传家学,擅写花卉,宗徐熙,间仿恽寿平、华嵒两家,惊才绝艳,自舒机杼,并擅山水、人物,晚年嗜菊,多种植,供写生,因成百菊长卷,时称能手。筑有香叶楼,课画吟诗,著籍弟子甚众,当时聚其门下习画者30余人,形成以他为代表的永嘉画派。名作有《瓯隐园花木册》、《水绘风流册》和《永嘉诗人祠堂图》等。


项谔(萼) 【清末民国】 字怡峰,永嘉人。善画山水、人物,笔墨肖曾衍东。作品存世量极少,华雅斋收藏有其《山水双挖》一套八开,又藏有山水四条屏,非常珍贵。


王楠(1893-1948),字瑶臣,号仲光,晚年又号访翁,访贤居士,平阳人。擅长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兼工诗和书法。幼从民间画师习画,工写真,后往游上海艺术大学。1930年入上海天马画会后,东渡扶桑展览个人作品,彼邦人士叹为观止。平生作品甚多,山水、花鸟、人物清逸可尝,尤长芦雁,似边寿民。在天津、江、浙、闽、皖、粤、台湾南洋等十余个市和地区举办个人书画展20多次,广交时贤、颇有影响,深得著名画家吴待秋、马公愚之推重。


徐堇侯(1895—1979) 名恭懋,别署元长,斋名“海棠巢”,乐清人。其父徐干为乐清著名乡绅,曾出资一万两白银捐建1908年孙诒让创办的温州师范学堂。徐堇侯先生幼承家学,曾师从刘之屏、陈黼宸、刘绍宽、朱鹏等习文史,从汪如渊学画、随叶墨卿治金石、从蔡履平学弹三弦,平时尤喜爱昆曲,擅长中医,广学博览、多才多艺,有“东瓯才子”之誉。与夏承焘、梅冷生、吴鹭山、苏渊雷等为至交诗友。
在国画方面,徐堇侯尤长意笔花卉,落笔苍劲郁勃、端庄灵动,设色清新夺目、沉着多变、艳而不俗,画格在艺坛上享有高誉,是永嘉画派的传承者和开来者,是近现代温州文人画的代表。当代温州著名书画家刘旦宅、谢振瓯、吴绶镐、张如元、黄德源等都曾从其学画,出其门下。


苏昧朔 (1900-1966)字融和,号睡螺居士,祖籍浙江平阳县腾蛟带溪,后迁居平阳县城西坑口。父早卒,家贫寒,为平阳“三苏”之一(苏步青、苏渊雷)。 

苏昧朔画作题材广泛,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批大学生,1926年(民国1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在校期间曾得刘海粟、姜同书等名师指导,先攻西画,后攻国画。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浦东中学、瓯海中学、温州中学、浙南中学、平阳中学、鳌江小学、金乡小学等校任教。“九·一八”事变后,他放弃粉笔生涯,以卖画为生,偶也带徒,当代名画家林曦明为入室弟子。

苏昧朔工画人物,擅长民间风俗画,师法上官周、黄慎,能诗工书,每画必自题,于文史哲有较深的造诣,诗、书、画三者俱佳。他融西洋技法于国画之中,用笔练,有民间风俗画味,且具有讽喻劝戒之意,被誉为“温州派人物画鼻祖”。他的佳作《乞丐图》,画出了旧社会人民的不幸,是一幅倾注了他强烈爱憎感情、脍炙人口的佳作。时人知其画好,他自认为诗最好,毕生作诗,共集17册,自编《睡螺诗集》。抗战时期作画《斩小鬼》诗:“且拔灵光剑,斩此小鬼头。”解放前,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老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作品,大多反映温州街头巷尾常见的瓯越风俗和三教九流,如农夫、渔翁、挑夫、樵夫、小贩等。


谢印心 (1909-1982)号牧叟。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毕业后在温州瓯海、建华和省立温州第十中学任教,培养了很多音乐、美术人才。谢老才艺等身,工金石诗书画,精音律,师从张大千、潘天寿。精研山水书法,山水宗沈周石涛一派,融豪放纤细于一炉。旧交苏渊雷曾撰赠联曰:"人品自三国六朝以上;笔意在四王二石之间。"  


姚鹤湘 (1910-1999) 温州永嘉场人,原名江梅,字岳湘、悟仙,号罗东山人,觉空老人。

姚鹤湘出身贫寒,自幼酷爱书画,并以书画为业,一生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于鸟与山水创作,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是温州上世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书画家。姚先生的书画艺术,以画为主,书法兼之。先生毕生于笔墨耕耘,终日不辍,功到自然成,但其书法的线条与绘画,却是有着一致性通感。尤以花鸟画为胜,笔下无论松柏黄菊,紫藤枫叶,皆风采照人,意韵生动,灵秀沛然,或为八哥燕子,麻雀黄莺,亦轻盈啭婉,灵趣活现,墨色融和,浓淡相宜。花鸟尤以翎毛为胜,芦雁最为上品。笔墨通灵,精致传神,芦竹临风间苍山悠远,寒雁群集而顾盼传情,神态自若,性情自然,在自然与生灵协和中,显示活泼灵性之雅趣。


戴学正 (1914—1984)号云叟、岷冈老人,浙江温州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师从王震、吴湖帆。曾多次同吴湖帆结伴游览名山大川,探究山水画技艺。同时又和楼辛壶、吴茀之等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抗战期间他返回温州,一度在平阳中学任教国文,与该校图画教师苏昧朔结为至交。1950年与陈振龙、李成勋组织“龙门画室”,培养了一批有志于美术事业的青年,其中有赵瑞椿、王维新等人。1961年与吴劳、苏味朔、金作镐、叶曼济等人发起成立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此后为该所研究员、专职画家。

戴学正擅长文学、诗词、山水画、书法及美术史、美学等,其诗宗江西派,尤其赞赏黄山谷严谨的诗风,诗句铿锵醇厚,人读之击节叹赏不能自己。山水画出于宋元诸家,并富于独创,笔墨如其文风,既严谨、潇洒自如又自然流畅。著有《文艺心理学》、《松台画语录》、《涩柿斋诗集》、《戴学正山水画谱》、《戴学正画集》、《叶腊石变色研究》以及《雁荡拾胜》、《黄山画稿》等。


吴永良  (1937-2020) 浙江鄞县人。原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潘天寿基金会理事、四明书画院名誉院长、新加坡墨澜社、啸涛篆刻书画会等艺术顾问。1962年毕业后在浙江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任绘图设计工作,1978年回浙江美术学院任教。

展览名称
江山为助笔纵横——温州先贤山水画展

主办单位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温州市瓯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温州美术馆)
金临轩美术馆

协办单位
温州瓯之声读书会
温州市瓯海诗词楹联学会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6日——10月16日

展览地点
金临轩美术馆1—2层展厅
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源口街129号
观展须持5天内核酸检测证明
顶:5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4 (1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2 (21次打分)
【已经有26人表态】
3票
感动
2票
路过
3票
高兴
2票
难过
3票
搞笑
7票
愤怒
3票
无聊
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