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化学领军人万立骏院士新任侨联书记

热度735票  浏览95次 时间:2017年6月06日 09:51

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万立骏

万立骏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大会上

 万立骏(左三)与学生在实验室

当好大家的服务员

/陈晰 梁伟

从中国侨联获悉,中共中央近日决定,万立骏接替林军,担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

万立骏,19577月生,辽宁大连人,日本归侨,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曾任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大学助理教授,日本JST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侨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八大中央候补委员。

20145月,万立骏因杰出的科技成就和社会贡献获得首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荣誉称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一如既往地谦虚、低调。他一再说,和其他获奖者相比,自己其实很平凡,只是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这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荣誉,而是整个归侨和归侨科技工作者的荣誉。对我本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在曲折中坚持

1957,万立骏出生在辽宁省新金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万立骏回到农村,瘦弱的身体挑起近200斤的重担,一走就是几公里,不到一年就被评为可以挣一等工分的社员。但在繁重的劳作之余,他渴求知识,仍然挤出时间来学习和提高自己。之后,他在乡村小学教过书,在新金县双塔公社做过几年报道员和广播站编辑,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带来了一次重大的人生转机。万立骏顺利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如今回头看,选择这个专业其实有很大的盲目性:“当时对自然科学了解很少,也不清楚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只是当时理工科比较热。在大学期间,万立骏成绩优良,还一直担任机械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198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春市,来到吉林省邮电工业总厂,成为工厂工具科热处理班的一名技术员,该工厂主要生产步进式电话交换机。

或许也有过落差,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和工人们打成一片,成为了朋友。在工作中,他发现当时的热处理工艺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就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向书本求教,和技术人员切磋生产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在大学所学知识,不断改进和完善材料热处理工艺,降低了废品率,受到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好评,当年就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

工厂的条件比较艰苦,只有简单的集体宿舍;没有食堂,只能到邻近的白求恩医科大学药厂食堂蹭饭。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万立骏一人住在工厂的电话交换机房里。当时东北的冬天零下30多度,下班后暖气就停止供应了,万立骏学习到夜深人静后,靠着两床厚厚的棉被和一台电炉子度过寒冬,又成为了工厂的一名夜间义务值班员。在生产工作之余,他对于文学和文字的热爱也一直保持着。当时,他手里有一本英文儿童读物,就利用业余时间把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虽然这本书并没有出版,但这段美好的经历一直留在回忆里。学习专业技术,学习英语,写就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那段时间,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有事情做,有奋斗方向,我还是觉得非常快乐的。万立骏回忆道。

1983,《长春日报》向社会公开招聘记者和编辑,喜欢文字和宣传工作的万立骏大胆报名试了一把,并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被顺利录取。向工厂请求调离的时候,领导却舍不得他离开。吉林省邮电管理局的有关领导得知情况后,为了使他发挥更大作用,将他调到邮电管理局政治部组织宣传处工作。这里的工作环境比工厂大有改善,但万立骏始终没有放弃他的人生理想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之后,他又考回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材料学家和晶体学家郭可信院士,从事透射电镜和材料表面离子镀膜技术的研究。1987年硕士毕业后,万立骏在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担任讲师。

在科技发展飞速的年代里,万立骏深感当时中国在某些研究领域和国际水平的差距,于是想出国学习。当时,万立骏从事透射电镜研究材料微观结构已经7,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出现,让他颇为激动,他认识到,这正是自己想要投入和挑战的一项新技术。

百人计划召唤我回国

1992,万立骏带着妻儿远赴日本仙台,在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电化学和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研究。
初到异国他乡,面临诸多困难,由于是公派自费留学,除了要学习专业,他还要在忙碌的学习之外打工,甚至在周末当搬运工来补贴家用。从材料学转到化学专业,也意味着他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化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过新年的时候,日本家家户户都在欢度节日,他却独自一人开车到实验室,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在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万立骏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坚持着,克服了语言、生活和专业方面的重重困难。

经过三年努力,万立骏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先后进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ERATO)任研究员;在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为表面分子化学大泽研究室建立电化学STM研究小组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随后又调入东北大学任助理教授。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多年,万立骏一直心系祖国,关心着祖国的发展和变化。在异乡求学,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科研同国际水平相比的巨大差距,每每参加一些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时,很少能看到国人的身影。于是,回国发展,为祖国效力的念头愈加强烈。虽然当时在日本已经站稳脚跟,留下来或者去其他发达国家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回国的决心非常坚定。

1997,中国科学院启动百人计划。当看到百人计划的招聘启事时,他的心立刻被点燃了。万立骏于1998年申请并通过百人计划答辩,第二年回到祖国,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回国后,生活环境和国外相比有很大的落差。当时每月的工资和补贴加在一起只有3000多元;夫人没有工作,儿子入学要他到学校求情”,全家在北京落户也需要他到处奔走;化学所的周围还是泥土路,每到春天就刮起黄沙;全家住在42平米的旧宿舍里,没有条件洗澡,下水管也经常不灵。科研条件也不尽人意,很多化学试剂和实验材料,甚至实验用的气体和水都达不到研究的要求。但是实验室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他很多帮助,配给他两间最好的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白春礼院士亲自挑选最好的办公家具为他装备实验室等。这让万立骏感动,找到了的温暖。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艰难中开始了研究和事业,并且取得了成果。

体贴的工作狂

在同事和学生眼里,万立骏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晚上12,带着学生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更是常有的事。担任所长后,行政管理事务也很繁忙。但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出现在实验室指导学生。从国外出差回来总是时差都不倒就直接投入工作。身为院士,他直到现在还保持着亲自给学生改文章的习惯。2009年国庆节期间,他带着布满血丝的眼睛一直在办公室工作,直到眼底出血不得不去医院。还有一次,他在走路时思考分子组装模型问题,被栅栏门上的铁筋划破头皮,去医院缝了7针。

严谨,则是他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风格。他对学术容不得半点敷衍,对数据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的要求近乎苛刻。学生每次提交给他的数据,他都会直接上仪器直接找到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哪怕出现了一点不正常情况,他都会要求学生重新再做。他给学生修改文章同样如此,每一篇文章,通常都要改上好几遍,从头到尾,从段落、句型,到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结果分析,甚至参考文献引用都要改到他满意为止。

而严格的背后,是生活上的悉心关爱和包容。除了在实验室和学生并肩战斗外,和每个学生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理想,也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每一位学生都有过与万老师交心的长谈。每当有学生生病住院,不管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去医院看望。甚至当有学生的情绪出现波动,他都会敏锐地察觉到,然后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用学生的话来说,“在万老师的团队里,总是感到源源不断的温暖。我们更加觉得应该在研究中做出点成绩!”

万立骏一直认为,作为导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他看来,宽容是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能的前提,看到学生的优点很重要。在学生的研究工作遇到困难时,应该去了解和帮助解决,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否定。他说,现在的学生压力很大,不仅承载着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期望,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些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超负荷了。我愿意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上多一点关心,让他们每天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2015327,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的全校教授干部大会上,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万立骏出任该校校长。至此万立骏成为中科大建校56年来的第9任校长,前任校长包括郭沫若、严济慈、谷超豪、侯建国等学界泰斗。他也是中国科技大学近20年来第一位空降校长。

受命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我深感荣幸。我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与科大同属科学院系统,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纽带,有幸早与科大结缘,这里有我崇拜的学术大师,有我尊敬的老领导,有我科研合作的伙伴和好朋友,在相知相识中,不断加深了我对科大的认识和了解……”万立骏在全校教授干部大会上说。

的确,这些年万立骏和中科大时有交集。2012326,万立骏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杨金龙教授邀请为中科大卢嘉锡化学科学英才班和师昌绪材料科学英才班同学做了题为新型能源材料与表面研究的报告。

在报告会之前,万立骏指出,中科院化学所和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所前辈,我国著名化学家柳大刚、王葆仁、华寿俊先生曾先后兼任科大建校初期化学学科领导,并亲自教书育人,为化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的化学所在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大学人才的输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乘着科教结合,全院办学的春风,将科学研究后备军的培养工作做好,把英才班办好,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提供生力军。这样的肺腑之言让在场的大学生们激动不已。

201411,万立骏为中科大化学学院研究生做了一场学术前沿讲座。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仅仅在四个月之后,他就成为中科大的新掌门

在就职讲话中,新校长万立骏不仅敬佩各位先生从容执着,严谨治学,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大师风范”,“赞颂科大学子为科学发展学习,自己不断成长,也把聪明才智贡献到科大的发展之中的业绩”,还特别赞颂了分布在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科大校友。

在他看来,中科大是一所具有优良与光荣传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全国重点大学”,“几代科大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凭借自己的科教实力,已使科大享誉全球,是科技英才的摇篮

今天,我有幸成为科大的一员,自知自己能力有限,也自知责任重大,我一定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中科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尽快熟悉情况,努力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尽心尽力,严格要求自己,当好大家的服务员,以努力不负组织所托,不负师生厚望。我也恳请科大的广大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支持我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工作,一如既往地为科大发展贡献力量。万立骏说。

TAG: 化学
顶:38 踩:3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2 (24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192次打分)
【已经有223人表态】
40票
感动
28票
路过
27票
高兴
25票
难过
23票
搞笑
27票
愤怒
23票
无聊
3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